清廉文化中国行丨方圆自有文章 2023-01-13 12:03:47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南靖土楼,中国民居建筑的瑰宝,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傲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倚山偎翠,方圆错落。在“土楼王国”南靖,分布着15000多座土楼,其中大造型土楼1300多座。2008年,南靖土楼以其“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千百年来,善良、勤劳、团结的南靖人民,在深山密林中,凭借“顺应自然”的智慧和独特的技艺,让土楼营造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厚植了璀璨的勤廉文化。
用天因地的土楼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闽东北横亘鹫峰山脉,闽中横卧戴云山脉,闽西南蜿蜒博平岭山脉。从东北到西南,满地丘陵中的大山脉,高耸入云,可以连线为“闽中屋脊”,也是海岸向内陆的大屏障。其中,经千百万年水流切割,奔流入海的九龙江,哺育着沿岸的闽西南人民。南靖守土在九龙江西溪上游冲积平原及博平岭东南岭坡上,是闽南与闽西的交界地带。
人类居住环境的选择,自古逐水而居是首选。南靖县域主要溪流有船场溪、龙山溪、永丰溪,均发源自博平岭山脉。在溪流周边布满大大小小的聚落村庄,山形水势的崎岖、道路交通的艰辛,让这里远离尘世喧嚣,成为人烟稀薄的边陲。
公元686年,唐朝大臣陈元光请旨建置漳州后,南靖第一次有了行政记载。人们逐渐由沿海向溪流上游迁徙,特别是向博平岭一带扩展。随着人口的增多、社会的稳定,到了明代,“海丝”贸易蓬勃兴盛,南靖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博平岭一带广袤的深山丛林地区,人居群体已形成规模,但因离南靖行政中心较远,加之地势险要,流窜土匪与野兽经常出没,一姓或几姓的族人只得聚族而居,修筑圆楼型堡垒用以抵御匪兽,形成了土楼居住方式的雏形。直到清朝康乾年间,南靖土楼建造迎来了黄金时代,大量土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也是南靖土楼营造的又一高峰,特别是极简的圆楼形态延续了当地的建造方式,尤其适合当时集体所有制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这时强大的防御体系已不是建造土楼的必然需求了。
南靖土楼正是在这样的山水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环境中,逐渐塑造成形的。自古以来,人们对居住环境总是具有崇高的向往,而南靖土楼这种奇特形态,正是对这种追求最好、最全面的诠释。
顺应自然的营造技艺
南靖土楼的择址,是在充分考虑地质、水文和气候等自然条件下,因地制宜进行布局的。在闽西南博平岭东坡高处的山岭溪谷两岸,南靖最大的溪流船场溪欢流而过,流经书洋镇、梅林镇境内时,水流渐缓,溪流河谷及山林组成天然宜居的境地,适宜方圆土楼密集生长。此两镇的土楼数量占据南靖土楼的一多半。其中,被称为沼泽地上的“诺亚方舟”——和贵楼,就是为了背靠风水山,远眺山峦好景,而由简氏一族在弓形溪流勾画的盆地轴线上,背山面水,在淤泥地上建造起的五层高的巨型土楼。这是一种举族的气魄,成就了近五百年的子孙基业。
有的山地土楼则另辟蹊径,在山岭、沟壑之间独立于世,聚族而居,自得其乐,自成一圆满世界。在群山环绕的台地山梁上,三面临空,面朝山谷,刘氏一族营建一座袖珍圆形土楼——翠林楼,造就了遗世独立的世界上最小的圆形土楼。
由于山岭高耸、地势崎岖,加之农耕居住方式的特点,南靖土楼基本都是通廊式的,一般高为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一座土楼可居住数百人,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潮、通风采光和冬暖夏凉等特点。
南靖土楼营建技艺独具风格,巧妙地依托了山区的地势和当地的生土、木材、山石等建筑材料,用料节约、防御性强、颇富美感,历经数百年日晒风吹雨打,仍然屹立不倒。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怀远楼,是南靖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堪称传统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其始建于20世纪初,至今历时上百年。怀远楼以古老的夯土墙板筑工具造墙,数十名族人分工明确,从选土、比例掺和、堆土处理、干湿度掌握到夯击程序、修补墙体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则。为晾干牢固墙体,每夯筑完一层,就歇工一年,前后历时4年多才完成。
墙体晾干后,木匠师傅进行梁架设计、加工。圆楼的房间,按圆周基本等分(呈畚斗状),木匠师傅因势造出相适应的梁架,美观而实用。
得益于夯筑的每道工序都做到精益求精,怀远楼墙体至今坚固无剥落,成为建筑史上的奇迹。南靖土楼古老的夯土墙技术,凝聚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夯土板筑技术的结晶,是夯土文明成就的见证,凝聚着古老的智慧和汗水。
我们无法想象祖先对居住崇高追求的伟力从何而来,但与现代性催化出来的摩天大楼不同的是,土楼是纯手工打制的巨型居住建筑物,除了顺应自然的生态性,更让人敬畏的是群策群力的和美生存画面,以及与山水和谐相处的超前世界观。
土楼文化的勤廉内涵
南靖土楼分布的深山丛林,多是客家人民聚族而居的地区。历史上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民族逐渐南下,其中一部分进入赣闽粤三角区,与当地土著居民发生融合,最终形成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族支系。他们拥有独特的客家方言,独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渐形成了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团结和奋进。客家先民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正是这种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南靖土楼作为典型的客家建筑,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
客家文化还集中体现在“耕读传家”思想和楹联文化上。在南靖的一些大型客家土楼内,有石柱雕联、石鼓承柱、雕梁画栋;有天井、花园、假山、盆景、鱼池,美不胜收。甚至还有土楼附设学堂,楼有楼名,柱有雕联,如“裕昌楼”、“裕后光前唯忠唯孝,昌耀门庭克勤克俭”,“勤和楼”、“勤与俭治家上策,和而忍处世良规”,教导后人要忠孝为本,勤俭持家,奋发进取,与人为善。这些印记无不闪耀着中华文明勤俭友爱、耕读传家的精神光芒。
廉洁,是客家人民遵奉的处世准则。在南靖土楼,教导后世子孙廉洁奉公的楹联家训随处可见。裕光楼的“裕后品诗书执理,光前化孝悌力田”,裕源楼的“裕后光前勤俭二字,源开流节什货一书”,均由土楼“进士公”张金拔挥墨撰写,既铭镌着他的人生感悟,也饱含着其对族人、子嗣的谆谆教诲。
德远堂,是南靖土楼张氏一族的家庙,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座300多年的宗祠前,竖立着24根石龙旗杆,旗杆顶端或雕毛笔锋、或镌坐狮,用以褒奖政声显著、敬宗报本的族人,也激励着后人清正廉洁、尽忠职守。
南靖土楼,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承载的是中华传统智慧的结晶,也传承着勤廉的客家文化。面对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让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彩,让先辈勤俭持家、廉洁奉公的思想深植于世代人们心中。(杨特团 曾林斌)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