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大学生”旗号蹭低俗流量,校园直播不能没有边界 2023-11-28 17:01: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不管是平台还是高校,都有责任鼓励大学生主播向正途行进,避免走入低俗、违法的歧途。
近日,“大学生主播”现象引发社会关注。据上游新闻报道,如今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标签为“大学生”“女大学生”等字眼的直播,随时可能被推送到手机上。这些直播地点有的在校园,有的在景点、餐厅,更有甚者在寝室和教室。记者登录不同直播软件调查后发现,相关直播内容良莠不齐,存在性暗示、擦边球、曝隐私等各种乱象。
比如,有的主播为了吸引流量,获得更多打赏,不惜采用穿着暴露、做出性感擦边动作等低俗手段;有的无视他人隐私权,在老师、同学不知情的情况下,就随意开启上课直播;还有的热衷于深夜在寝室开直播,室友因此备受困扰。
大学生做网络主播,是提升媒介素养、锻炼新媒体运营能力的一种实践,本身无可厚非。如果运用得当,不仅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和一定的经济收益,也能产生正向的社会价值。例如,有些主播通过“剧透”图书馆、讲座、食堂日常等,能让大家对当下的大学校园生活产生更为生动、真实的认知,激励备战高考的学生向梦想院校进发。再如,一些分享学习方法、科研成果、学术选择、就业方向的“谈话向”内容,也能给年轻受众带来知识增量和决策启发。因此,没必要全盘否定大学生做主播的尝试。
不过,任何直播都不能超越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界限,大学生直播也绝不该被低俗言行、暴露隐私等乱象“玩坏”。更要防止一些人打着“大学生”的旗号蹭流量。当下,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乱象进行精准治理和规范引导,值得深入思考。
首先,直播镜头不能“想开就开”,直播行为也不能没有禁区。正如有律师指出的,一旦被认定为传播色情信息,就可能会因传播淫秽信息而违法;在未经老师、同学同意的情况下开启寝室直播、教室直播等,也涉嫌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而现实中,有的大学生主播守法意识较为薄弱,可能只顾增加热度,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的法律风险。
对此,高校不妨通过开设讲座、展开案例解读等方式,为同学们科普相关法律规定,提醒大学生主播约束自身行为。而对于在教室、寝室、图书馆等不同场景的直播,学校也可以组织公共讨论,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就直播时间、镜头涉及内容等制定合理的社区规则,划定行为边界。
与此同时,平台也有必要强化自身监管责任,不断净化社区生态,做好内容把关。事实上,直播乱象与某些平台松散的规则和导向不无关系。如果平台对各类擦边、低俗内容“睁只眼闭只眼”,甚至为了收割流量加大对低俗内容的推荐力度,无疑会助长不正之风,让“大学生主播”等标签被进一步污名化。
如今,通过AI技术和人工甄别的双重把关,以及畅通用户举报渠道,平台及时锁定有问题的直播内容并非难事。对于涉嫌侵犯他人隐私、在直播中打擦边球等账号,平台还需及时出手、亮明态度,该关停的关停,该封号的封号,确保大学生直播不会一路“跑偏”。
总之,大学生直播还有着更为正向、更有社会价值的发掘潜力,不管是平台还是高校,都有责任鼓励大学生主播向正途行进,避免走入低俗、违法的歧途。(作者:任冠青)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