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学生父亲加入班级微信群被诉侵权 2023-06-14 09:31:32 来源:中国法院网
老王两次申请加入儿子小王的班级微信群均被学校以小王不同意为由拒绝。老王认为,学校侵犯了自己的监护权,遂将学校诉至法院,要求学校向其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该案,判决驳回老王的全部诉请。
原告老王诉称,其与妻子离婚后,小王一直由前妻抚养。因前妻阻挠,自己已多年未见孩子。为此,自己曾联系小王的班主任,但班主任只说了大致情况,不明确告知小王的各科目期中、期末成绩。此后,自己先后两次要求加入班级微信群,但均遭到拒绝。老王认为,学校以征求小王意见为由拒绝其入群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监护权,导致小王脱离了自己的监护,损害了亲子关系。故诉至法院提出上述诉请。
被告学校辩称,小王现是初中生,与老王系父子关系。学校没有让老王进入班级微信群的决定是征求小王意见后作出的,该行为并未侵犯老王的监护权。且学校也没有义务同意老王进入班级微信群。即使老王不进入班级微信群,其也可以联系学校和班主任得知孩子的在校情况。而事实上,小王的班主任也曾如实向老王告知过小王的在校表现,故学校认为不应承担任何责任。
法院审理后认为,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老王系小王之父,属小王的监护人,具有抚养和教育小王的权利和义务。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但本案中,学校未准许老王加入班级微信群不构成对老王监护权的侵害,理由有三:一是学校已向老王告知过小王的在校表现,老王申请入群两次遭拒后,并未再向班主任、其他任课老师或学校提出要求了解小王的有关情况; 二是收到老王加入班级微信群的申请后,学校征求小王意见不属于过错。小王虽系未成年人,但作为初中生,有能力就与其日常生活、学习关系密切的问题发表意见。学校征求意见的行为已足以让小王知悉老王了解其学习生活的意愿,不会造成老王对小王不闻不问的误解;三是本案争议的根源在于老王认为其对小王的探望权因前妻阻挠而无法实现,但未就此提出相应主张,而学校系教育机构,不宜解决家庭纠纷。法院最终判决驳回老王的全部诉请。
宣判后,老王提出上诉。二审维持原判。该判决现已生效。
■法官说法■
随着微信的普及,花式建群悄然成为社交风潮。家长群便是众多微信群中的典型代表。一群在手,父母足不出户便能轻松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那么,学校如果拒绝家长入群,是否侵犯了其监护权?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该条款明确了父母对子女的监护职责,确保子女的合法利益不因父母离婚而受到损害。本案中,老王虽和妻子离婚,但其对小王的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不因离婚而消除。其作为小王的监护人,负有对小王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加以监督和保护的义务。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那么,学校拒绝老王加入班级微信群是否侵犯了老王的监护权呢?我们可以从侵权行为的一般构成要件进行分析。
首先,学校的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本案中,小王的班主任曾应老王的要求告知了小王的在校表现,而拒绝入群和告知具体成绩均系征求小王意见后作出。此后老王也再未向学校或在校老师了解小王的相关情况。因此,老王关于学校没有提供相关便利的主张并不成立。
其次,学校征求小王意见后拒绝老王入群是否存在过错?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前,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充分考虑其真实意愿。这也与民法典第三十五条确立的“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的原则相吻合。本案中,小王虽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能正确理解拒绝向老王告知具体成绩、允许其入群带来的影响,且上述事宜涉及高度个人化的决定,在符合小王年龄、智力的基础上应赋予其充分的话语权,尊重其自主判断后作出的决定。举重以明轻,小王的监护人尚且需要尊重其真实意愿,那么,学校征求小王意见的举动更无可厚非了。综上,学校不存在侵犯老王监护权的行为。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